? 華造設計版權所有 圖片轉載請標注
學校應當是學習知識的殿堂,她應當和喧鬧的城市生活保持距離,這個距離不僅體現在與道路的間距上,更要體現在置身學校的空間體驗中。這里我們安排了這樣的空間序列:從繁忙的城市道路到達學校入口廣場,這里是學校的功能和形象廣場。入口廣場劃破水面通向教學主樓中央的空洞——穿越建筑后是寧靜院落,層層的庭院表達了對傳統書院的追憶。
最大限度解決人、車分流的布局?;啬蟼仍O置學校入口,作為人行車行主要出入口。地下車庫出入口設于校前區實訓中心南側綠地內,車行道路沿校區周邊布置,人車分離,保證了校區內傳統空間和庭院的完整性。
建筑構成元素主要有功能、空間、體形與外觀立面。使用方式是建筑功能的起因,而建筑功能是維持建筑價值的根本保證。在整個校區,我們努力去營造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書院氛圍,使評彈的藝術特性得以體現。讓學術和藝術,建筑和生活協調統一,無論建筑內外,處處都應該是從容的、寧靜的、舒適的、欣賞的。造園藝術講究“疏處可以走馬,密處不使透風”。這正是我們空間布局的最佳闡釋:教學區整體呈傳統三進式四合院形式,實訓區和生活區也配以不同形式的庭院,大小空間巧妙組合,互相對比,產生深遠曲折的藝術效果,并使主要空間更加開闊。
建筑應當體現時代的精神,因此該學校無疑應當屬于現代建筑。但趨同的國際風也使得現代建筑喪失了其地方和傳統的特點,難于經歷時間的考驗。在我們的設計中,我們采用江南園林的意向和蘇州評彈的意境,結合現代的形體處理手法,獲得具有傳統意味的建筑形式和空間序列。我們試圖獲得具有濃厚江南地方味道的現代的傳統建筑。
項目概況
項目名稱 | 蘇州評彈學校 |
建筑面積 | 28400平方米 |
設計時間 | 2008年 |
獲獎信息 | 2011年江蘇省城鄉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|
合作單位 | 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|